嫦娥三号
Chang'e-3
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首次开展月球软着陆探测的一次任务。它的主要工程目标是:突破月面软着陆、月面巡视勘察、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、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,提升航天技术水平;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,建立地面深空站,获得包括运载火箭、月球探测器、发射场、深空测控站、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,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;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,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。
嫦娥三号任务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,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,陆续开展了“观天、看地、测月”的科学探测任务。2016年8月,玉兔号月球车正式退役;着陆器超期工作了5年直至2019年停止探测,成为了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。
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;
开展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;
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。
月基光学望远镜 Moon-based Ultraviolet Telescope (MUVT)
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
地外天体
光学天文观测
探测器类型 | 月基光学望远镜 |
光谱范围(nm) | 245~340 |
视场角 | 1.36×1.36° |
有效像元数星 | 1024×1024 |
像元速率 | 0.2个星等(5~13等星) |
极紫外相机 Extreme Ultraviolet Camera (EUVC)
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
地球
观测地球的整个离子层
探测器类型 | 极紫外相机 |
测量波段中心频点(nm) | 30.4 |
视场角(°) | 15 |
角分辨率(°) | 0.08 |
探测强度范围(R) | 0.1~10 |
探测灵敏度(counts/s/R) | 0.1 |
地形地貌相机 Terrain Camera (TCAM)
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
月表
调查月表形貌
探测器类型 | 地形地貌相机 |
颜色 | R,G,B |
有效像元数星 | 2352×1728 |
视场角(°) | 22.9×16.9 |
帧频(frames/s) | 5 |
系统静态传函 | ≥0.25 |
信噪比(dB) | ≥36 |
降落相机 Landing Camera (LCAM)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8所
月表
调查月表形貌
探测器类型 | 降落相机 |
有效像元数星 | 1024×1024 |
视场角(°) | 45×45 |
帧速率(rames/s) | 10 |
量化值(bit) | 8 |
MTF | 0.22 |
信噪比(dB) | 40 |
全景相机 Panoramic Cameras (PCAM)
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月表
调查月表形貌
探测器类型 | 全景相机 |
颜色 | R,G,B |
有效像元数星 | 2352×1728 |
视场角(°) | 19.6×14.5 |
MTF | 0.31 |
信噪比(dB) | 40 |
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Active Particle induced X-ray Spectrometer (APXS)
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
月壤
探测月壤元素种类及含量
探测器类型 |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|
工作距离(nm) | 25 |
敏感器面积(nm2) | 10 |
能量分辨率 | 140 |
测量能区(keV) | 0.3~25 |
照射区域(mm) | 60 |
测月雷达 Lunar Penetrating Radar (LPR)
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
月表
探测月表浅层结构
探测器类型 | 测月雷达 |
发射机频率 | 0.5,1,2(第一通道)5,10,20(第二通道) |
探测深度(m) | ≥100(第一通道),≥30(第二通道) |
厚度分辨率 | 米级(第一通道),30cm(第二通道) |
红外成像光谱仪 Visible and Near-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(VNIS)
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
月壤
对月壤进行光谱探测
探测器类型 | 红外成像光谱仪 |
光谱范围(nm) | 450~950(可见近红外) |
900~2400(短波红外) | |
光谱分辨率(nm) | 2~6(可见近红外) |
3~11(短波红外) | |
视场角(°) | 8.4×8.4(可见近红外) |
3.58(短波红外) | |
信噪比(dB) | 31 |